
专辑介绍:
《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“克鲁采”》(Violin Sonata No.9 “Kreutzer”)是贝多芬倒数第二首小提琴奏鸣曲,创作于1803年,是为了当时正造访维也纳的布利吉陶尔(George Bridgetower )而作。布利吉陶尔以诠释维奥第(Giovanni Viotti)作品而闻名。贝多芬在一本草稿簿中描述此曲“以极复协奏曲(concertante)风格所创作的曲子,近乎一首协奏曲”,此曲庞大的规模与高超的小提琴技巧,都印证了这段描述。
第一乐章慢板在引人注目的态势下缓缓展开:小提琴奏出如赞美诗般和谐的双音。整个乐章的主体由急速的快板组成,由a小调的断奏展开。当小提琴开始拉奏出宁静祥和的第二主题时,将全曲转为小调型态,情境豁然开朗。 F大调行板乐章长达十五分钟,充满狂热欣喜的美。悠长的主题把温文娴雅的曲风表现至最高点,点缀在随后的四个变奏中,充分流露贝多芬在抒情曲风的功力深度,终乐章激烈的塔兰泰拉舞曲则把全曲带进一泄千里的戏剧性之中。
布利吉陶尔1803年5月24日在维也纳首演这首奏鸣曲,并由贝多芬伴奏。两人后来因为一名女子而决裂,使得贝多芬将作品改献给法国小提琴家克鲁采(Rodolphe Kreutzer),但根据柏辽兹的说法,克鲁采认为此曲“其差无比”,从未演奏过该曲,更对贝多芬题献一事绝口不提。
《F大调第五奏鸣曲》(Violin Sonata No.5 in F major)作于1810年,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鸣曲。《春天》的名称是后人根据这部作品给人的印象所“冠名”。作品好像描述春暖花开,落英流水,充满着甜美与温暖……
全曲为4个乐章,第一乐章极为流畅、感人,主题向一股甘泉流入到人们心灵深处,滋润着一颗颗饱经风霜的心,主题在充满甘甜的同时也饱含着极强的生命力。第二乐章充满柔情,像是一对最亲密的朋友在倾心交谈,感情细腻、深刻,娓婉动人。第三乐章是一段幽默、风趣的谐谑曲,轻松活泼。第四乐章富于朝气和力量,与前一乐章的激情相互呼应,反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,勾勒一幅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图画。
曲目:
1-3 Violin Sonata No.9 in A major, op.47 “Kreutzer”
4-7 Violin Sonata No.5 in F major, op.24 “Spring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