筝音如故,赏音千载
——听见国乐之筝
筝音如故人。素弦拨扫,如雁阵衔书破空,雁唳间,风声飒飒,松涛漫山,尽是未平的心曲,时而扶摇而上,可邈云汉,时而又如断虹般直落君前。
筝,传言“筝横为乐,立地成兵”,这流传已逾两千五百年的乐器,最初或也兼作戈器。这并不稀奇。先秦时,射御与乐舞相通,负责率兵出征的“师氏”以金鼓乐音为节,指挥兵士进退击伐,平日也以此教授国子以射御之礼。而尤其这诞生于战国强秦之地的筝,直至千年后,清音落地,铮铮然,开阖间犹有秦地金戈铁马的余势。
而它也长伴于佳人手畔,将幽恨细传,那惊涛拍岸之势都敛去,留有深情潺湲。是时时误拂弦,引郎君相顾的心思,抑或一片相思难诉,只能分付鸣筝的愁绪,早已无需分辨。“筝筝有剩哀”,只是那哀,也带有筝的凛然之意,仿佛一曲终了处,唯明月照雪,唯江上峰青,余音缭绕处,绿云垂挂。
青年古筝演奏家苏畅担当了本次《听见国乐之筝》的录制。苏畅目前任中央音乐学院古筝副教授,她荣摘国内外各奖项桂冠无数,并担任中德音乐节形象大使。此张专辑,陕西筝、河南筝、浙江筝、山东筝、客家筝……这些最重要的古筝流派独具特色的代表作精粹于一辑,由苏畅携手琵琶演奏家于源春等艺术家唯美呈现,一首首乐曲芬芳绽放。
筝音如故人,雁阵衔书,是从哪个时空破空而来,传递何处不能遗忘的歌兴?抚弦之间,仿佛泛浮槎,渡河汉,弦动如击桨,荡起星汉灿烂,每一点光轮清脆可听,今夕何夕?自西周镐京而来的古调,犹存着禾黍离离的忧思,从唐大曲中撷取的遗音,深藏一颗云水虔心,还有那碗碗腔、迷胡调中长安故城的众生悲喜,丝绸古道、敦煌画卷中的异域风情,联缀着古人的诗意与今人的思兴……纷呈迭出,钩织出一幅时空纵横的音画,沉吟未尽,可赏音千载。